大师说策-新经济形式下如何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
发布者: 北京盛元丰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: 2011-07-01 11:01:55 访问次数: 429
大师说策-新经济形式下如何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
主讲提纲
1、为什么要谈战略人力资源管理
2、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误区
3、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四个障碍
4、企业人力资源战略选择的几个矛盾
5、如何让组织工作与人力资源战略相结合
一、中国人力资源的现状Ⅰ:
1、中国的事情不能靠法律来解决,是靠人情解决的;
2、一方面是各类组织高层领导对人才的渴求,另一方面是各类人员对“怀才不遇”的报怨;
3、国内企业到国外招聘人才,跨国公司推行人才本土化;
4、工作职能的“错位”,不能人尽其职,各尽其职。中国人想法太多,应该做好自己岗位责任的事(态度、知识、行为、后果)。
5、新推出的劳动法在目前情况下非常不合适,过度保护劳动者,更有甚者在一些地方有一批人专门收集老板如何剥削员工,哪一点违反了劳动法,起哄、帮打官司挣钱。有一批中小企业都诉过苦,说他们对员工不错,可总有人找茬挑刺。
举例:2004年联想裁员、2005-2006年沃尔玛建工会风波、2006年百度裁员。
结论:
1、理论的迷乱(人力资源与企业业绩、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、个人特征与绩效、培训的作用与功能等)
2、概念的混乱(人力资本、人力资源、人力机制、人力模式、人力开发等管理概念太多)
3、实践的零乱(企业在实践过程中缺乏系统性)
4、方法的杂乱(BSC、KPI、SI、BEI、竞聘上岗、公选等)
二、中国人力资源的现状Ⅱ
1、人力资源的概念:针对人及其关系、事(工作)及其关系、人与事的关系、人与组织的关系。
2、国内HR热的两个极端:天上飞----学者、讲师:重概念和理想的;地上爬----咨询公司:重技术和方法的。
3、中国社会的特点:急速转型、机会太多、制度不完善、价值混乱、浮躁。
4、现代中国人的特点:无信仰、无规距、缺乏信任和自律、心理脆弱。建议可以没有信养,但应有信养情结。
5、中国的企业管理:现代大学生毕业后,基础素质很差,使现代的企业承担了员工从家庭-小学-中学-大学的管理、教育责任。
6、感情关系使工作关系发生变化。
感情关系指除工作以外的关系,喜欢的人关系就好。中国文化理念是重义轻利,中国人都信关云长,因为他义气。企业也一样需要建立这种感情关系。
什么是企业:企业就是老板,老板就是企业,老板认为你有用是最重要的。企业与雇主怎么定位,承担什么样的责、权、利,自我定位要准,引进空降兵不能解决企业人才缺乏的问题,企业不缺人才,缺关系网中的一个。法律不能解决一切,很多事情是约定俗成的。
每个人都要根据上图对自己理性定位,自己属于哪一类人才,尤其被引进的人要有理性的定位,总结经验留下来的还是自己培养起来的人。
三、中国人力资源的十大误区
五种论调:流动增值论,人力资源万能论(知识雇佣资本VS酱雇佣知识),精英论(知识型员工与知识管理),战略论(理念论),人力数量论。
五种现象:零打碎敲现象,概念论现象,追新求异现象,外向型(空降兵与挖墙角)现象,“皇帝不急太监急”现象(员工总想着老板的事)。
四、人力资源面临的四个障碍
1、文化的障碍:目前中国人情大于王法,关系大于法律。
2、意识的障碍:老板想做的事一定能做成,老板不想做的事别人再推也不行。做人力资源的必须是老板的铁杆,否则做不了。
3、体制的障碍:求大同存小异。
4、技术和方法的障碍:人才不重要,管理才重要。
五、构建高绩效HR的系统
1、构建三个支柱:高层理念和行为基调、HR专业人员的技术和方法、组织的系统化制度。对有感情的人,相信你说什么,对没有感情的人,相信你做什么——企业属于这一类。
2、建立三套体系
3、完善四大机制
4、掌握六类技术
5、规范九大系统
六、战略选择的几个矛盾:
灵活与控制,稳定与流动,理性与人情,集体与个人,物质与精神,利用与培养(长期与短期)——企业应侧重这方面。
一流的待遇留不住一流的人才,还要靠别的东西(钱是吸引人的必要条件,但并不是留住人的重要条件),应立足内部培养。
七、中国新的劳动阶层——80后的新新人类
1、主体意识的觉醒-自我意识强烈,总想着我怎么怎么样,而60-70年代的人做想之前先想别人是怎么想的。
2、个人利益的追求;
3、独特个性的展现;
4、成长机会的选择;
5、享乐意识的显露;
孙老师讲:对曾带过的研究生说,要想学好本事要吃苦,学生说我很能吃苦,老师说那你三年不能看电影、有时间就泡图书馆,学生说:啊,那你还让我活不。所以孙老师总结:现代人对能吃苦的定义与自己的理解完全不一样。孙老师认为要想成才——笨鸟先飞,并且耐得住寂寞。
6、忠诚于个人还是忠诚与组织;
现代的人心里只有偶像,没有权威和敬重。现代很多年轻员工没有恐惧感,受点委屈就不干了。举例年庚尧、李云龙式的人物,有独当一面的本事,立功劳,有铁杆兄弟,但往往没有了恐惧感。其实我们要恐惧权威,君可废君道不可废。
7、干成事业与享受生活。
八、组织管理与人力资源的衔接
1、树立新的理念(人力资源是手段,人是目的,人是有限理性,人追求—幸福和尊严);
2、建立系统观;
3、区分轻重观(弱化人力、淡化资源、强化管理),把握核心业务的专业特征;
4、把握平衡线(战略人力资源管理、从长计议、避免短期化、有备无患);
5、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思考专业(直线经理必须了解人力,直线经理不解决用人的思路和艺术,人力资源是无用的);
6、技术的规范化和系统化;
7、制度的弹性化(应变能力)与现实性(民心所向):例如做业务的要求不考勤用业绩来说话,而公司需要统一管理,制度上必须规定上班时间等等;
8、重视培训的开发利用(观念、技能并重);
9、发挥文化的牵引作用(信仰和追求):制度防君子不防小人,文化引导员工行善;
10、真正落实一把手功能。
举例:李东生与鹰的重生——TCL集团总裁兼董事长
没有坚持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付诸行动,往往过多考虑企业业绩和个人能力,容忍一些和企业核心价值观不一致的言行存在,特别是对一些较好经营业绩的企业主管。对于一些没有能力承担责任的管理干部过分碍于面子,继续位居高官。没有坚持制止一些主管在一个小团队里面形成的推行与集团愿景、价值观不一致的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,从而企业内部形成诸候文化的习气长期不能克服,形成许多盘根错节的小山头和利益小团体,严重毒化了企业的组织氛围,使一些正直而有才能的员工失去在企业的生存环境,许多没有参与这种团体和活动的员工往往受到损害。
坦承:对自身主观能力的估计过高;对高增长和多元化的过分追求与有限的能力和资源不匹配,以致于广种薄收;此外,我们的企化能力、战略管理能力严重滞后于公司的发展也是重要原因;另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我们干部对变革执行力不够。
九、提升能力支撑战略
核心人力资源:协商式管理;
必须人力资源:任务式管理;
特殊人力资源:对外合作式;
辅助人力资源:命令式管理
总结:要提升企业核心能力。
十、用人原则
1、任人唯亲,不搞任人为贤(华为技术);
2、高层干部必须靠自己培养,不能通过外部引进(联想);
3、战时论才能,平时尚德行(曹操);
4、下君尽己之能,中君尽人之力,上君尽人之智(韩非子)。
十一、人才战略
1、培养为体,引进为用;
2、面对目前,从长计议;
3、立足内部,胸怀全球;
4、悦近及远,筑巢引凤。
十二、系统的用人思路
1、用人文环境吸引人才
2、用制度环境稳定人才
3、用发展环境造成人才
4、用精神环境引导人才
十三、HR的职业定位
1、职业化的行为
2、专业化的技能
3、国际化的视野
4、本土化的智慧
5、丰富化的休闲
十四、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双重任务
文化管理(重塑心理契约、澄清价值理念)
制度管理(树立理性权威、锻造行为规范)
十五、现场HR提出的关于绩效考核问题
1、什么叫绩效,绩效主义毁了索尼,周边绩效(是指与周边行为有关的绩效,周边绩效对组织的技术核心没有直接贡献,但它却构成了组织的社会、心理背景,能够促进组织内的沟通,对人际或部门沟通起润滑作用。包括:主动地执行不属于本职工作的任务;在工作时表现出超常的工作热情;工作时帮助别人并与别人合作工作;坚持严格执行组织的规章制度;履行、支持和维护组织目标)远比任务绩效重要,不完成以成败论英雄,而英雄是有时间限制的,今天是英雄,明天可能是狗熊。当不再是英雄时,公司要求去外部学习,学习完可再回来,但能不能回来看你自己的本事了。
2、对管理者的绩效考核:3年是否培养出一个接班人,在培养下属上做了哪些事,有过程,结果是自然的事。
3、考什么是由直线经理提出,主观指标必须要考,要体现多少人由优变成良,绩效是改进了还是落后了,改进的比例是多少。
4、善待他人:主要体现在同级、领导出类拔萃,直接上司水平和对待他人的方式。
5、现在的人都想与众不同,想学到东西,要让他觉得他是英雄,每干就长一天的本事。
宋慧琴 李术伟
2011-5-30